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铜川市公民献血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24-06-01 10:45:5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5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铜川市公民献血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


铜川市公民献血管理暂行办法


(1999年10月20日铜川市人民政府令第20号发布)


第一条 为保障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弘扬博爱、奉献、互助的人道主义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依法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提倡居住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十八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自愿献血。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所属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献血工作的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市献血办公室在同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无偿献血和用血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广泛宣传献血的意义,普及献血的科学知识,开展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教育。
新闻媒体应做好无偿献血的社会公益性宣传。
各级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
第五条 凡在本市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均有宣传无偿献血、普及血液生理知识和动员本单位或本居住区的适龄健康公民自愿参加献血的责任.
第六条 血源、采血和供血实行统一管理。
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采血机构、医疗单位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血液制品单位。
第七条 本市实行无偿献血、公民个人储血和家庭成员互助的用血制度。
第八条 自愿参加献血的公民可以由单位统一组织进行,也可以持本人身份证直接到市献血办公室登记献血.
第九条 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省、市、县级文明单位应带头组织本单位职工搞好自愿无偿献血。
第十条 公民无偿献血的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两次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
第十一条。对无偿献血的公民,由市献血办公室发给《无偿献血证书》。
第十二条 实行公民个人储血制度.公民按本办法规定献血的,凭本人身份证和《无偿献血证》用血,并执行下列规定:
(一)无偿献血者献血日后三个月为用血起点日,以该日推算,三年内用血的,报销本人献血量三倍的血液或 血液成份费用。
(二)三个月内或超过三年用血的,报销本人献血量等量的血液或血液成份费用。
第十三条 献血者在外地就医用血的,可报销其献血量等量的血液或血液成份费用。
第十四条 实行家庭成员互助用血制度.本市未献血或不具备献血条件的公民需临床用血的可享受其家庭成员献血量等量的血液或血液成份费用(对献血者返还血液总量随之递减)。
第十五条 对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并获得无偿献血奖杯或金、盗、铜质奖章者,可终身享受无偿用血.
第十六条 无偿献血的公民或其家庭成员医疗临床用血后,须持《无偿献血证》、居民身份证及家庭成员有效证件和医疗单位用血凭证,一个月内到市献血办公室办理报销手续。
第十七条 设立铜川市无偿献血基金,其来源是无偿献血的血液成本以及单位和个人的捐赠。
第十八条 无偿献血基金由市献血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用予支付以下费用:
(一)支付本办法规定报销使用血液的费用;
(二)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
(三)表彰奖励及发展输血事业的其它相关费用。
无偿献血基金严禁挪作它用,设立专帐,其收支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及公民的监督。
第十九条 铜川市中心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血液的机构,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理由从事采、供血活动。
第二十条 血站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供应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 各医疗单位必须严格输血规范和操作规程,坚持科学、合理用血,节约血液资源.
第二十二条 对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者,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给予以下表彰奖励:
(一)献血总量达到1200毫升的,授予铜质奖章;
(二)献血总量达到1800毫升的,授予银质奖章;
(三)献血总量达到2400毫升的,授予金质奖章;
(四)献血总量达到3400毫升的,授予金质奖杯。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未涉及的有关事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献血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一九八0年相互供应货物的议定书

中国政府 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一九八0年相互供应货物的议定书


(签订日期1980年4月17日 生效日期1980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一九六0年五月三十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友好互助条约第四条的规定,签订本议定书,条文如下: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物供应,应按照本议定书所附的第一号和第二号货单办理。这两个货单是本议定书的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二条 本议定书第一条所规定相互供应的货物和同此有关的一切事项应按两国对外贸易部于一九六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签订的交货共同条件议定书和双方对外贸易机构间所签订的合同办理。

  第三条 根据本议定书相互供应的货物价格,以世界市场现行价格为基础,由两国对外贸易机构本着平等互利原则协商确定。两国出口商品的计价单位使用清算瑞士法郎。

  第四条 本议定书所规定的一九八0年相互供应货物的支付和同交货有关的费用的结算,从一九八0年一月一日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银行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以清算瑞士法郎办理。为此,双方银行相互开立一九八0年清算瑞士法郎的无息无费贸易帐户。
  该帐户记载议定书规定的相互供应货物的支付和同交货有关的费用结算。清算瑞士法郎贸易帐户一九八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余额在一九八一年三月底以前经双方银行核对一致后转入一九八一年清算瑞士法郎贸易帐户,并由债务方用货物偿还。与上述帐户和结算有关的技术问题由双方银行商定。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蒙古铁路运送货物而支付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过境运费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经中国铁路运送货物而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境运费的结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银行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应相互开立第四号过境运费卢布特别帐户。对第四号帐户截至一九八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余额,双方银行应在一九八一年三月一日以前进行核对,核对结果所确定的差额按一九八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苏联国家银行公布的卢布对瑞士法郎的汇率折算转入一九八0年清算瑞士法郎贸易帐户。

  第六条 本议定书的有效期限自一九八0年一月一日起至一九八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本议定书于一九八0年四月十七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用中文和蒙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注:第一号和第二号货单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
   全 权 代 表            全 权 代 表
    王 润 生              奥其尔巴勒
    (签字)               (签字)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宁德市公安文职人员聘用管理意见(试行)的通知

福建省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宁德市公安文职人员聘用管理意见(试行)的通知

宁政办〔2009〕71号 


市直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2009年第5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将《宁德市公安文职人员聘用管理意见(试行)》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宁德市公安文职人员聘用管理意见(试行)

市人事局 市公安局

(二○○九年四月八日)



第一条 为规范公安文职人员的聘用和管理,建设高素质的文职人员队伍,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本意见所称文职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名额聘用到市、区公安(含交警,下同)工作,在公安机关非执法岗位上从事警务活动的辅助性、保障性工作。文职人员不具有对公众直接行使公安执法权力和对执法活动行使指挥、管理、监督职能;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不享受人民警察的有关待遇;不配发警服和警用装备。

第三条 文职人员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其人员实行人事代理。

第四条 文职人员的聘用和管理,应当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公平择优的原则。

第五条 宁德市公安局负责市、区各类文职人员的聘用、考核、培训、奖惩、晋升、工资福利等日常管理工作;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市公安文职人员服务中心)作为代理单位负责文职人员的档案及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区公安的文职岗位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行政事务岗位两类。专业技术岗位主要从事专业技术服务、科技设备维护等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资格。行政事务岗位主要从事行政、文书方面的事务性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知识,胜任岗位工作。

第七条 市、区公安文职人员的名额,由市编委确定。文职人员其名额的调整,由市公安局提出,市人事局审核,报市编委审批。

第八条 文职人员的岗位等级设置:

(一)技术保障类岗位等级分为: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和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二)行政事务类岗位新招收人员试用期满后,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工资分别按九级职员和十级职员确定。

(三)文职人员岗位的名称、数量和等级,按照中共宁德市委办公室、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德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宁市委办〔2008〕27号)执行。

第九条 文职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和技能条件;

(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六)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文职人员岗位的资格条件,参照公安(文职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任职资格条件执行。

文职人员的身体条件,参照公务员体检通用标准执行。

第十条 文职人员首次聘用的最高年龄不超过35岁。

第十一条 文职人员岗位出现缺额时,除涉密岗位以外,应当实行公开招聘。

第十二条 文职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由市人事局会同市公安局按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程序进行。文职人员招考原则上面向本市,个别紧缺急需的专业可面向全省;对象主要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个别岗位可面向具有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第十三条 文职人员在公安聘用的时间,计入其工作年限(工龄)。

第十四条 文职人员在文职岗位服务期满5年,且年度考核合格,可以按“双向选择”的原则在事业单位之间流动。涉密岗位文职人员终止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后的流动,还应执行国家有关涉密人员管理的规定。

第十五条 文职人员经费由同级财政核拨给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统一管理。

第十六条 文职人员招收后,公安机关按照文职人员与警力1:1的比例,交警按照1:0.5的比例置换。置换的警力充实到基层和一线实战单位,缓解公安专项编制及警力不足的问题。

第十七条 文职人员聘用后在事业单位未实行绩效工资前,其奖金由公安部门发放。人事代理费用由文职人员和公安部门各出一半。

第十八条 本意见未涉及的事项按财政核拨事业单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本意见由市人事局、公安局负责解释。